2020-12-09

喻海松:《民法典》视域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适用

作为重要的前置法,《民法典》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适用必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关于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立法思路,将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适用,特别是政策把握产生重大影响。关于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的设定,将直接影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前提要件"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认定和其他构成要件的把握。关于个人信息的范围界定,特别是私密信息和非私密信息以及公开信息与非公开信息的划分,将直接影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对象界定和其他构成要件的把握。

2022-05-16

刘艳红:遵循立法目的准确界定催收非法债务犯罪

催收非法债务罪是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罪之一,在2020年6月第一次公开征求意见时,本罪即已被列入“草案”。无论是否将之归功于积极主义刑法观,催收非法债务罪无疑是刑法介入社会治理的代表性罪名。

2020-12-11

最高检:认罪认罚运行中28个问题的改进措施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检察机关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提出十个方面28条贯彻落实意见。

2022-05-17

《检察日报》:代为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王某是某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无前科劣迹,陈某是另一培训机构的离职销售......

2020-12-14

最高检发布第二十三批指导性案例,聚焦检察机关依法履职促进社会治理

12月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以“检察机关依法履职促进社会治理”为主题发布第二十三批指导性案例,指导全国各级检察机关通过依法履行检察职能,促进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2-05-17

吴兴军:如何认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主观明知

亲属、朋友之间互借信用卡的情形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法律不能期待行为人在这种情况下拒绝提供。

2023-05-09

陈宁:“排除合理怀疑”基本理论的几个问题

2023年4月22日,第二届“证据法学论坛”研讨会在西南政法大学成功举办。

2020-12-14

最高法喻海松:司法解释的原理、根基与适用(关于司法解释的十个问题解析)

2020年10月16日,由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陕西省刑事法学青年创新团队以及北京德恒(西咸新区)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的“刑事法学创新论坛名家系列讲座第七场”于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研究生综合楼二楼报告厅成功举办,讲座主题为“刑事司法解释的实践逻辑:原理、根基与适用”。

2020-12-17

《检察日报》:受贿罪与渎职罪并罚不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为他人谋取利益”与“徇私”的构成要件作用,以及受贿罪与渎职罪的评价内容进行分析,两罪并罚不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2022-05-19

张明楷:将人送到医院后逃跑,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吗?

说到交通肇事罪,大多数人应该都不陌生,但关于该罪的认定,其实是存在一些争议的。

上一页 下一页